输液所致静脉炎在临床并不少见,尽管有各种预防和处理办法,但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
输液所致静脉炎,该热敷还是冷敷?
近日,在某平台看到一则求助帖,咨询经留置针输液后所致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某家医院的主治医师回复了静脉炎的处理方法,其中提到静脉炎早期应该采取“冰敷”的方法,24小时后进行红外线照射,也可以适当使用地塞米松减少炎症反应,也可以涂一些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那么,临床上发生静脉炎后应该怎么处理?早期该不该采用冰敷/冷敷的方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国于2014年正式实施的《静疗标准》中对静脉炎的处理指导意见:
可见指导意见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处理方法,而只是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什么是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或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的血管内壁的炎症表现。静脉炎的表现:静脉穿刺部位可见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静脉炎的分类及原因?
1. 机械性静脉炎:①不规范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②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③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2. 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等,这些都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
3. 细菌性静脉炎: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4. 血栓性静脉炎:由于病因和病理以及临床特点的不同,把间歇性、复发性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把肢体、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称为良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如何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1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
2 尽量选择小号的留置针:文献报导,留置针直径与血管直径比例同静脉炎发生有关,选择相对小型号的留置针可以减少软管对静脉管壁的机械刺激。
3 选择合适的留置部位:由于关节部位活动频繁,容易造成留置针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穿刺时应避开关节部位;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造成药物滞留和静脉血栓形成栓。必要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减少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输液。
4 正确的穿刺方法:学习正确的留置针操作方法,加强基本功,力争一针成功,可以有效减少对穿刺点周围皮肤和血管壁的损害。
5 避免消毒剂刺激:穿刺前,要等消毒液完全干透后,避免消毒剂透过皮肤渗入血管引起刺激;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应减慢滴速,并给予必要的预防措施。
6 留置针冲、封管:输注刺激性药物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管;文献报导,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行肝素盐水封管,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形成。
7 留置期间的评估:留置期间每班要评估留置针局部情况,特别是注意敷贴是否存在污染、潮湿、脱落等情况,如果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8 留置针的拔除:当穿刺部位出现临床指征时,如输液滴速减慢或不滴,穿刺点周围发红、压痛、渗出,患者主诉穿刺部位出现疼痛不适等情况,都应及时拔除留置针,重新更换部位置管。
9 局部预防:在留置针输液期间,可采用持续湿热敷的方法进行预防。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在穿刺点沿静脉走行方向进行预防。体透明贴贴敷在穿刺点沿静脉走行方向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