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军彻底晋升“雷神”,昨晚嘴都笑瓢了,车圈大佬也集体失眠了

昨晚,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几乎被小米刷屏。“雷军雷神”和“小米SU7”等话题霸榜,网友们热议的焦点除了发布会本身,还有那辆姗姗来迟的小米SU7的价格。

诚然,这背后离不开资本的运作和新品上市的营销攻势。但我不禁想问,对于一家车企而言,造车和造神,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雷军,这个名字对于每一个关注科技圈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网友们亲切地称唿他为“雷布斯”,足以见得他在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地位。昨晚的发布会上,雷军本人更是全程站台,足足演讲了两个小时。整场发布会可谓是“流量爆棚”,堪称汽车圈的“春晚”。

上一次车圈如此热闹,还要追溯到华为Mate 60的发布会。不过,彼时华为的火爆,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雷蒙多“代言”。而小米SU7则完全依靠雷军个人的影响力,在全网掀起了一阵热议。这辆姗姗来迟的新车能否最终被市场认可,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3月28日晚,备受瞩目的小米首款新车SU7的价格也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发布会上,小米创始人雷军公布了SU7的三款车型售价:标准版:21.59万元起,升级版:24.59万元起,高配版:29.99万元起。

这个价格一出,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小米一直以高性价比著称,而SU7作为小米的首款车型,自然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然而,对于小米SU7的定价,外媒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苹果造车失败的背景下,小米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进军造车行业,其定价策略过于激进。

不可否认,造车是一项极其复杂和烧钱的事业,苹果这样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的巨头都折戟沉沙,小米能否成功,确实让人捏一把汗。

尽管外媒质疑不断,但小米SU7的市场表现却异常亮眼。发布会后,仅1分钟就有10万人加心愿单,4分钟预订就超过10000台,上市27分钟后大定突破50000台,小米首战告捷!

其中,5000辆创始版更是直接秒没,每辆定金2万元,且不可退,也就是说仅创始版定金就收了1个亿。这恐怖的流量,也足以证明米粉的热情和实力。

雷军彻底晋升“雷神”,昨晚嘴都笑瓢了,车圈大佬也集体失眠了

雷军这波操作属实是太会玩了,昨晚发布会后直接霸占热搜,话题度拉满,流量那是滚滚而来。看着雷老板笑得合不拢嘴的样子,只能说小米这波“造车营销”玩得漂亮,直接开局即巅峰!

然而,热闹的背后,一些疑问也悄然浮现。发布会上公布的21.59万元的起售价,乍一看颇具性价比,似乎一举拉低了新能源汽车的门槛。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个价格不过是“丐版”车型的“心理按摩”,真正要买车,没人会选择毫无配置的最低配版本。

小米SU7提供三个版本可选,而大多数消费者想必都会将目光投向中配或顶配车型。然而,24.59万元起的中配售价,对于刚刚接触汽车领域的小米粉丝来说,着实有些“劝退”的意味。

诚然,正如发布会上强调的,这虽然是“指导价”,和征求意见稿一样。但对于初入汽车市场的小米而言,这个定价策略能否真正俘获人心,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首先,小米SU7虽然定位为轿跑SUV,但从目前曝光的测评来看,其空间表现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对于拖家带口的中年米粉而言,SU7的实用性似乎并不那么突出。

其次,如果将SU7定义为“专为年轻人打造的第一款电动汽车”,那么试问,又有多少年轻人能够负担得起30万元左右的电动车呢?所以我一直在想,小米SU7到底瞄准的是哪部分消费者?

如果说小米SU7在3月28日晚间的发布会和12月28日的技术发布会有什么相似之处,那便是信息量爆炸,细节满满。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上,雷军不仅详细介绍了SU7的产品亮点,甚至连用户商城里会售卖哪些周边产品都一一列举。这也难怪,发布会期间网上流传着一个调侃的梗图:台下的李斌感慨道,“蔚来商城完了!”

雷军彻底晋升“雷神”,昨晚嘴都笑瓢了,车圈大佬也集体失眠了

然而,在经历了12月28日的超长技术发布会后,对于此次SU7的产品上市发布会,对于期待已久的消费者来说,似乎少了一些新意。从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到真800V超快充、3秒破百加速,再到8月即将开放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这些信息虽然亮点十足,但也谈不上新鲜,对于经常参加车企发布会的媒体人而言,难免会产生一种“就这?”的疑问。两个多小时的发布会,究竟是信息量过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这一场发布会,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发布会,倒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大戏”。小米深谙流量之道,懂得如何利用“发布会”这一关键节点,为新品造势引流。

回想一下小米历代发布会,以及雷军过往的操盘手法,就不难发现小米的套路。首先,小米会提前铺设大量的预热物料,通过各种官方渠道释放吊足胃口的“剧透”,再结合线上直播的形式,让新品信息在发布会之前就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广泛发酵。雷军在发布会上的“金句”频出,新品的参数规格更是会拿来跟竞品做一番横向对比,这些信息都会成为小米营销团队在社交媒体上引爆热议的“子弹”。

发布会当晚,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更是环环相扣,配合得天衣无缝。雷军在台上的一举一动,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彩排和打磨,其演讲的节奏就像火车时刻表一样精准,确保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传达给观众,牢牢抓住他们的眼球。

雷军彻底晋升“雷神”,昨晚嘴都笑瓢了,车圈大佬也集体失眠了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的发布会就显得有些“古板”了,他们往往只注重发布车型参数、配置和价格等枯燥的信息,全程缺少亮点,很难调动起消费者的兴奋点。小米则不然,他们善于将发布会打造成一场“科技秀”,通过精心设计的环节和雷军极具个人魅力的演讲,让发布会本身就自带流量,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小米汽车发布会备受瞩目,除了小米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也因为这是科技巨头首次进军智能汽车领域。然而,如何向大量并不了解汽车的米粉,讲明白SU7究竟好在哪里,这对于小米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与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不同,小米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汽车,尤其是智能汽车,可能缺乏足够的认知。这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车发布会不能像传统车企发布会那样,用专业术语和数据堆砌来展现产品实力,而是需要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让“门外汉”也能理解SU7的亮点。

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35%。这个数字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来到了“早期主流市场”阶段。虽然目前主流消费者还是尝鲜一族和实用主义者,但对于持观望态度的潜在用户来说,小米却拥有天生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米除了造车,他们还有强大的“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生态链。试想一下,当你家里的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等,都已经是小米生态链的产品,那么是不是需要一辆小米智能电动车无缝融入你的生活呢?小米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生态链优势,去教育和引导这些潜在用户,告诉他们智能电动车到底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所以,昨晚小米发布会雷军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向这些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讲清楚小米汽车的“核心卖点”和“竞争优势”。小米汽车到底有什么“黑科技”,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是需要雷军在发布会上用大白话精准阐述的。

说到“跨界营销”,不得不提一下华为和问界M7的那波操作。华为Mate60发布会,原本默默无闻的问界M7蹭了一波热度,直接拿下了大量订单,成功出圈!这波“强强联合”的操作,让问界M7不仅超越了理想ONE,还登顶了30万元以上新能源SUV销冠的宝座,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由此可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跨界营销的力量不容小觑。小米拥有现成的智能家居生态链,如果能够将其与汽车产品深度融合,说不定也能像华为和问界M7一样,上演一出精彩的“跨界营销大戏”,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闯出一片天地,这就是雷军的想法。

看完昨晚小米发布会,想必大家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小米汽车为啥卖这么贵?20多万的起售价,似乎有点超出我们对小米的“性价比”认知。要知道,虽然小米商城里最贵的产品也卖到了快5万块,但小米这个品牌在大多数用户心目中,还是跟“实惠”划等号的。所以雷老板也需要给大家讲明白,小米汽车为什么不能把价格降到20万以内。

道理很简单,任何一款产品要想健康发展,都需要实现合理的利润空间。小米汽车也一样,如果一味追求低价,势必会影响产品品质和后续的研发投入。为了避免“低价低质”的负面印象在汽车领域重演,雷军在发布会之前就明确表示,小米汽车不会是“9万9”或者“19万9”。

雷军彻底晋升“雷神”,昨晚嘴都笑瓢了,车圈大佬也集体失眠了

果然,整场发布会下来,雷军都没有再提过“性价比”三个字。在公布价格之前的那几页PPT里,他更是反反复复强调,“这个配置,成本真的降不下去了”。那么,小米到底凭什么敢卖这个价呢?

答案就是“核心技术”和“差异化卖点”。发布会上,小米详细讲解了他们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拥有的哪些“黑科技”,还着重介绍了小米生态链中的哪些功能可以在车上实现扩展互联。归根结底,小米是想告诉用户,自家的SU7相比于“你熟悉的传统燃油车”或者满大街跑的特斯拉Model 3,到底有哪些不同和优势。

雷军几乎是赤裸裸地进行了一项“参数对比”。整张产品参数对比表格上,每一项他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力证自家21.57万和24.59万的SU7,相比于售价24.59万的下一代Model 3,在各方面都更胜一筹。通过这种近乎“叫板”的对比方式,小米试图在用户心中建立起“小米汽车=高性价比新能源车”的认知。

从3月28日发布会火爆的预定情况来看,小米汽车无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这背后,是小米在数码产品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论,在智能汽车行业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然而,对于雷军和小米汽车团队来说,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产品交付只是造车大业的起点,后续的用户服务、社群运营、能量补给、二手车交易、维修保养等等,都是需要精心构建和运营的全新业务板块,考验着小米的综合运营能力。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的横空出世,也给其他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毕竟,换做任何一家车企,恐怕都难以复制小米发布会2小时的盛况。这背后,是小米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雷军的个人魅力,以及小米模式的创新性。

坦白讲,SU7的外观确实惊艳,流畅的线条和动感的车身设计都让人过目难忘。但同时,它也难逃“山寨”的嫌疑,因为整体造型跟保时捷旗下的一些车型实在太像了,被网友戏称为“套壳保时捷”或者“保时米”。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多少能理解这种调侃背后的心理。试想一下,花二三十万买辆车,结果开出去别人都说它是“山寨保时捷”,这心里滋味肯定不太好。就好像你费劲心思买了个名牌包包,结果朋友一眼看出是高仿货,那种尴尬和别扭感真是难以言喻。

小米官方虽然宣称SU7是100%原创设计,但不可否认,车身某些设计元素确实容易让人联想到保时捷。对于一些追求个性和独创性的消费者来说,这种“影子”的存在会让他们望而却步。毕竟,山寨终究是山寨,好看是好看,但总少了那么点“正品”的味道。这一点,对于一些成熟的中年消费者来说,可能更看重车辆本身的气场和质感,未必会买账这种“蹭热点”式的设计。

雷军彻底晋升“雷神”,昨晚嘴都笑瓢了,车圈大佬也集体失眠了

其实,除了外观设计引发的争议之外,对于像我一样的老米粉来说,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首批用户当小白鼠”的风险。小米的产品一向以高性价比着称,质量也还不错。但是,如果单纯靠“新品首发”和“碾压同行”的宣传口径,那就有点“理想主义”了。

想想看,小米手机往往需要经过好几代的迭代才能真正成熟,直到现在,小米12系列不也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吗?更何况是汽车这种复杂的产品,更何况是刚刚发布的第一代车型,各种问题和“水土不服”都是难免的。所以,与其花二三十万去冒险当“小白鼠”,我可能更倾向于比亚迪秦,也不会买个保时米来装逼。

从市场格局来看,特斯拉目前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强大的品牌力和技术优势。面对小米的挑战,特斯拉似乎并不担心。但对于蔚来、极氪等新势力而言,小米的入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小米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能够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为了应对小米的挑战,蔚来、极氪等车企很有可能采取降价策略,以吸引消费者。这将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一触即发。小米的入局,势必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小米的鲶鱼效应将加速行业洗牌,倒逼车企提升产品力和性价比,最终利好消费者。另一方面,如果竞争过于激烈,导致恶意内卷,最终只会损害行业健康发展,给外资品牌抬了轿子。

我期待看到小米能够展现鲶鱼效应,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而不是引发恶性竞争。同时,也希望其他车企能够沉下心来,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雷军,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他带领小米从默默无闻到手机巨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他将目光投向了汽车行业,小米汽车也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

我始终对雷军心怀敬佩,他的“雷布斯”称号更蕴含着科技圈的敬重与期待。尽管小米汽车SU7在外观设计上存在争议,但瑕不掩瑜,其优秀的性能和配置依然让人印象深刻。

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汽车市场长期被外资品牌所主导。而电动汽车的兴起,则为中国车企弯道超车提供了宝贵机遇。我们有幸见证了国产汽车时代的崛起,也期待着小米汽车能够在这一浪潮中乘风破浪。

雷军彻底晋升“雷神”,昨晚嘴都笑瓢了,车圈大佬也集体失眠了

雷军曾说过,小米的每一次创业都是对现有模式的颠覆。此次进军汽车行业,相信他依然会带着小米特有的“鲶鱼效应”,为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变革。

我衷心祝福雷布斯的最后一次创业能够取得成功,也希望包括中国汽车产业在内的各个领域,都能在不断学习模仿的过程中,加强自主创新,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正如雷军所说,小米汽车从0到1需要10年,从1到100需要更长的时间。让我们给雷军、给小米一点时间,也给其他国产品牌一点时间,相信他们最终会用实力证明自己,为中国制造赢得更大的荣耀。

写在最后

从卡脖子的指缝中抽离出来,并反手一记耳光,这需要智慧,也需要实力。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像雷军这样充满梦想和情怀的企业家,也离不开无数默默无闻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汽车产业能够早日实现弯道超车,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制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