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文件表明教师职称制度不会取消,这类教师迎来职称“福音”

教师职称制度存在诸多弊病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从1986年实施至今已经34年,不可否认,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教师职称制度的弊病越来越明显。

...

1、高级职称教师与初级职称教师之间工资相差太多。仅基本工资中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两项内容,高级职称教师每个月的工资比初级职称教师多发上千元。

2、学校一切福利政策与职称挂钩。高级职称教师在住房分配、绩效工资等方面都占有优势,甚至连取暖费的发放都比其他教师要多,难道高级职称教师更需要“温暖”?

3、业绩条件创造难。优质课、单项优秀、论文……一大堆业绩条件等着你去创造,那个业绩条件不需要花费时间、金钱、精力。

...

4、“指标”难求。即便业绩条件创造完成,单位可能没有晋升职称的“指标”,最终“死”在晋升职称的半路上。各个学校的职称晋升是按单位的职称结构比例进行分配的,如果单位内没有空缺岗位,即便等白了头,也是一场梦。

5、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就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失去动力,存在“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情况。基层学校普遍存在高级教师少任课或不任课的情况。

两个文件表明教师职称制度不会取消

正是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弊病,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要进行教师职称改革。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文件中规定了到2035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其中第十七条专门论述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问题。其中包括下面几个精神:一是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二是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建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三是加强聘后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这些精神实际上为2035年以前教师队伍职称问题明确方向,确定了基调。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是到2022年前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方案中也专门提到了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其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编制管理,修订高等学校、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2022年前要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就是职称问题面临的近期任务,而不是取消中小学教师的职称。

这类教师迎来晋升职称的“福音”

...

2020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一号文件)。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

2019年,部分省份已经实施了教师职称改革。在乡村学校工作够一定年限,符合条件的,可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高级职称。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20年此政策在全国推广的可能性比较大,乡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将变得更加容易。

我是教而育之,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也感谢您的关注、转发、评论、收藏。